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宋、遼、金、元時期的玉雕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有情節、有背景的景觀式構圖,以鏤空起突等法碾琢的最塑性或立體的肖生玉器,代表了這一時代玉器的新興形式,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還出現了受道教影響的神仙題材和「龜游」一類祥瑞玉器。可以說,此時期玉器的特點是:玉如凝脂、構圖繁複、情節曲折、砣碾遒勁、空靈剔透、形神兼備,是我國玉文化的第二個高峰期。

    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代的手工業和工商業空前興盛,文化發達。此時期的玉器正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轉折階段。兩宋玉器承襲兩宋畫風,通常畫面構圖複雜,多層次,形神兼備,有濃厚繪畫趣味,完成了由唐玉偏重工藝性、雕塑性向宋玉偏重繪畫性、藝術性轉變。此時的皇家用玉品種豐富多樣,佩飾類有玉束帶、玉珮,用具有玉略、玉磬,禮器有玉圭、玉冊等等。內廷專設有玉作,玉料由西域諸國進貢。民間用玉也較前朝為盛,大量出現各種玉珮飾、玉用器。皇家、官僚及民間均風行收藏古玉,古董行開始出現偽造或信造古玉之風氣。因此,宋玉又被分為古玉、時作玉、偽古玉和信古玉。

    同時,由於宋、遼、金既互相交戰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中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

    宋代雕琢主要採用鏤雕和圓雕,裝飾題材多見花卉、飛禽,多以陰線刻劃。遼、金玉器較少,但製作工藝比宋代玉器毫不遜色,既有宋玉風格,又有自己民族傳統藝術。出土玉器有裝飾品、實用玉器和動物玉器。遼代陳圓公主墓出土幾套玉珮非常精緻。其中龍鳳魚形玉珮最佳。

    遼、金玉器較少,但製作工藝比宋玉器毫不遜色,既有宋玉風格,又有自己民族傳統藝術。出土玉器有裝飾品、實用玉器和動物玉器。遼代陳圓公主墓出土幾套玉珮就非常精緻。反映當代人物特徵的玉雕也有特色,如玉雕胡人就是代表之作。

    元代社會是一個由遊牧民族主政的朝代,中華本土文化受到極大的壓制。此時的玉器雖然保持了宋玉的造詣和風格,但顯得較為粗糙。元代除碾琢禮制用玉之外,還將玉材廣泛地用於建築和傢俱,玉器應用範圍擴大,數量有所增加。內廷的制玉機構及碾玉作坊規模空前龐大,元代內廷與官辦玉器手工業特別發達。因為承襲金與南宋的官辦玉藝的既成佈局,大都和杭州遂成為兩大玉器工藝中心,其做工漸趨粗獷,不拘小節,繼續碾制春水玉和秋山玉以及從南宋繼承下來的漢族傳統玉器。元玉器中有兩種是與蒙古族相聯繫的,一是玉押。供簽署公文、告示之用,一品高官方可使用,十分珍貴;二是玉帽頂。明曾如西域國工碾治玉九龍帽頂,螭、虎形象的運動和曲線處理頗為靈秀細勁,均較為成功,但對細部的磨光上不夠注意,往往留下一些砣痕。文人用玉製造文具,仿古尊彝玉器繼續注意,古玉的搜集、保存、鑒賞在文人中一如既往,風行不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