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玉壺春色圖

金農,杭州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30歲到揚州,50歲始學畫。人們稱其「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玉壺春色圖》作於乾隆二十六年,其時畫家已75歲高齡了。
  「揚州八怪」是清代中期富有傳奇色彩的、活躍於揚州一帶的畫家群體,他們以與正統繪畫截然不同的畫風、與官方文人畫家千差萬別的生活方式,成為清代繪畫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這些畫家中,金農(冬心)居揚州賣畫時間最久,藝術創作也居「八怪」之首。金農是杭州人,從小研習書文,文學修養高。30歲左右他來到揚州,揚州以它當時的繁華、秀麗讓金農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直到老死。
  金農的繪畫、書法都極有個人特色,繪畫中梅竹、鞍馬、佛像、人物、山水無不擅長。揚州八怪畫風多以恣縱狂肆見長,而金農靠著豐富的修養,以金石意味入畫,創造了含義雋永、筆墨拙撲的風格。儘管50歲才開始正式作畫,但濃厚的學養使他下筆不凡,人們稱他是「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玉壺春色圖》便是明證。這幅畫作於乾隆二十六年,畫家已經75歲的高齡了,是其暮年的精心之作。此畫為絹本、設色,長131厘米,橫42厘米,是其較大幅作品。梅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是人品高潔的象徵,常常成為文人畫家藉以自比的繪畫題材,也是金農偏好的題材之一。為了創造自己的梅花風格,他潛心研究了同為「八怪」的汪士慎和高翔的梅花,認為汪繁、高簡,於是他便在「不疏不繁之間」創造自己的梅花形象。
  此畫截取梅樹幹中間部分,通貫於正中,頂天立地,佈局奇崛,迥異於常見的折枝花或全株樹的構圖方式。以大筆鋪枝,小筆勾瓣,逸筆草草,初看似乎比例不合,實際上卻把梅樹剛中有柔、冰肌傲骨的內在精神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繁枝密萼,穿插有緒,平談而豐富,「形散而神不散」。水墨的控制也得心應手,以飽含水分的淡墨揮寫技干,以濃墨點苔,更顯出老梅凌寒的性格。畫面典雅清麗,凝練簡潔;筆墨雋逸雅拙,純任自然。從樹幹造型到筆墨的運用,都以意趣橫生為重,不失文人畫的風味。畫面右側上端有畫家的自題,為追憶50年前,觀元至大年少府貢粉矮梅卷情事。方薰《山靜居論畫》云:「畫有可不款題者,惟冬心畫不可無題,新辭雋語,妙有風裁。」這說明在金農的畫中,長題款是金農的特色。與畫面的雅意相映成趣的,正是他題款的獨創字體「漆書」。這種字體專用扁筆,出入隸楷之間,方正拙樸,魄力沉雄,似嫩實老,似易實難。繪畫、書法、印章風格高度統一,構成金農的藝術世界。誠如秦祖永《桐蔭論畫》中所言:「金壽門農襟懷高曠,目空古人,展其遺墨,另有一種奇古之氣出人意表———真大家筆墨也。」
  梅花一如荷花、也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描繪的對象。金農畫梅堪稱一絕,蔣寶齡在《琴東野屋集》中寫道: 「冬心畫梅多野梅,瘦枝如棘畫繁開;淡墨暈花清有神,蕭散特過王與辛」。元代畫梅大家王冕和辛貢在這裡被認為在蕭散方面不及金農。其實,金農自己曾說過,他的梅花是取法辛貢的粉梅長卷和王冕的紅梅立軸,表示從他們的畫中受益不淺。此幅《玉壺春色圖》是他為同鄉前輩龔翔麟所作。以淡潤的墨色、蒼渾的筆觸鋪染出古樹寬厚的老干,使之突兀而上,旁插入三五斜枝,不僅豐富了畫面層次,更突出了青梅的如珠似玉,清純可愛,風韻雋樸秀雅。在技法上,他博採各家之長,參以自己古拙書風的金石意趣,通幅以沒骨法寫出。形成瘦如饑鶴、清如明月、崛如虯龍的獨特風格。以此古香滿幅的畫面,抒發傲視高標的精神,表達潔身自好的態度。在「為梅兄寫照」的同時,也為自我寫照。他曾在住所旁栽下老梅三十株,冒著鳳雪反覆揣摩梅枝的正反轉側、疏密穿插。也曾踏雪查巡江路野梅,呵凍揮毫,以求「戲拈凍筆頭,為畫意先有」的境界。這幅是他無數梅作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幅,題跋落款是「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畫記」,金農一生仕途坎坷,此處故意這樣題。 自有許多黑色幽默的成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