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微雕工藝

微雕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髮絲上進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微雕施工面積極小,沒有相當高的書法功底和熟練運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難以完成的,且刻作時,要屏息靜氣,神思集中,一絲不苟.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核舟》,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雕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托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開始出現。清初楊璇、周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劃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雕領域的運用,微雕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來愈小,內容也愈來愈多。20世紀80年代,陳忠森等一批有志於壽山雕創新的藝術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中,認識到壽山石質地脂潤、柔而易攻,便在微雕上進行大膽嘗試,獲得了成功。他們微中求精,進一步發展了微雕藝術。陳忠森的微雕作品,「微」到需用高倍率的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比如他的微雕作品《蘭亭序》,用的是一顆僅1立方厘米、比大豆大一些的田黃石,全文300多字,只用一個平面全部刻完,難怪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稱讚他的微雕作品「細如蚊腳,游刃縱橫,技進正未艾也」。
    微雕藝術「藝在微」,愈是細微,功夫愈精,價值也愈高。微雕也是十分講究畫面和章法的藝術,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師首先要有很的書法和繪畫功底,雖然微雕細微到無法用肉眼辯認,但在放大鏡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書法精品。陳忠森除了微雕書法外,還創造了一個新品種—微雕畫。他利用壽山石自身色彩斑斕、紋理萬千的特點,配以山水、花鳥、人物,首創了熔金石書畫於一爐,又有別於金石書畫的新藝術。他的微雕作品「百隻熊樂園圖」在美國「世界藝術中心」參賽,榮獲第三屆金雞獎唯一的「特別金獎」,轟動一時。
    近年來,福州組織有微雕研究會,會員10多人,其中李一鳴的微雕書法作品曾在日本相關賽事中榮獲「特別獎」,此外,還有陳東生、陳明德、張平、楊世膺、劉鏞奇、林右熹、林欽松等人,也卓有成就。
    微雕特別講究選材,其石材質地要求絕對精純,容不得有半點砂格和半絲裂紋,因為半個砂點就可能刻10多個漢字。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細刀,既要尖細,又得鋒利。第三,要有特別精熟的書法和國畫功底,雕刻的時候才可進行「意刻」。第四,臨場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釐千鈞,一氣呵成。第五,運刀要穩、準、狠,只有這樣,才能使書法和刀法筆意達到完美的統一。
    20世紀90年代,游嘉瑞開闢了「案頭摩崖石刻」的壽山石書法微雕新品種。壽山石的案頭摩崖本來就小巧玲瓏、千姿百態,再配以微雕書法藝術,就更具有欣賞價值,因而人見人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