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藏市黑馬--青銅器

青銅器用紅銅、錫、鉛的合金鑄造而成,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陳設欣賞價值。中國早在公元前18世紀前的夏朝,就已能生產很複雜的青銅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銅工具、武器、樂器等。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國青銅器達到了鼎盛時期,器物的形制和紋飾可謂五花八門。那時青銅器只是上層貴族享用品,平民百姓無法享受。直到公元前3世紀,青銅器的發展步入最後的階段,從此,青銅器不再為少數人所專用,而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青銅器數量多,種類繁雜,若按用途分大致可分為飪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工具、農具、雜器等。由於青銅器年代久遠,能體現博物館的品位和檔次,因此,海內外各大博物館都十分注意青銅器的收藏。在民間,能玩青銅器的藏家,一般需要擁有淵博的知識,收藏者多為大收藏家。
  收藏市場上,青銅器歷來是藝術品投資中的龍頭老大,且很早就已經確定了。宋代的《宣和殿博古圖》中就記載著:故有得一器其直為錢數十萬,後動至百萬不翅者。青銅器的投資回報率一直很高,民國時期的北京琉璃廠,發大財的古董商不少是以「吃金石」居多,當時一件周代銅鼎可換一堆康雍乾官窯瓷盤碗罐。鑒別三代青銅器的難度相比鑒別明清官窯瓷器要大很多,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利潤空間。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興起藝術品拍賣後,由於受到政策,法律等外界因素制約,市場上很少見青銅器亮相,拍賣青銅器也只是個別現象。
  1995年上海朵雲軒曾經拍賣過一件商代青銅夔紋觚,估價50萬至60萬元,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成交價僅為75萬元,價格平平。2001年紐約佳士得隆重推出了一隻西周青銅酒器——「皿天全」方罍器,其存世數量很少,特別是器型之高、之闊,在目前發現的同類器型中,無一能出其右。而與之相同或類似的器型多藏於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意思的是,這只酒器的蓋子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當西周青銅酒器上拍時,受到了世界各地藏家的熱烈追捧,最後被一法國私人收藏家以924.6萬美元收入囊中,此價開創了亞洲藝術品拍賣的一個新天價。上一紀錄為1996年韓國龍紋瓷罐,成交價為850萬美元。該紀錄誕生後,在國內造成了很大影響,各大媒體也紛紛作了報道,並推動了國內的青銅器拍賣。
  2004年後,中國嘉德、雲南仁恆和上海崇源紛紛推出了重量級拍品,但青銅器的拍賣喜憂參半,2005年中國嘉德就有一件極為罕見的海外回流西周青銅波曲紋雙耳蓋壺上拍,此壺的估價為350萬元到550萬元,最終並沒有找到知音而流標。同年,在2005年上海崇源秋拍上,推出了海外回流青銅器之一——西周青銅周宜壺。這件西周青銅波曲紋雙耳蓋壺形體高大穩健,上體修長,下腹豐滿,長頸,垂腹,圈足外侈,獸首啣環耳,蓋頂作圈足形。通體三層花紋,以雷紋填地,壺體用兩組弦紋分割成上中下三段,每段皆飾波曲紋,紋飾間填以三角、口、眉等形。蓋頂飾團鳳紋。蓋緣及圈足飾獸體捲曲紋,花紋粗獷豪放,流暢自如,表現出高古廟堂重器的肅穆與莊嚴。據專家考證,此壺與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周宜壺是難得的一對,早年均為清宮舊藏。值得注意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那件器物失蓋,更顯出這件青銅器的珍貴。此整器周宜壺重達16公斤,通高58厘米,形體碩大,上有二十多字的銘文。從清宮散出以後,此器曾經丁彥臣、劉體智收藏,並被《西清古鑒》、《積古齋鐘鼎彝器》等十餘種青銅器巨著所著錄。此壺經過各路買家的激烈競投,最後以2640萬元的高價被一神秘買家收購,轟動海內外。
  種種跡象表明,國內青銅器的收藏有望走強,成為收藏「黑馬」。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