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馮貴保的泥塑藝術

一團普通的泥巴到他手裡,不用一頓飯的功夫,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人物就產生了。他不是大師,只是個農民———臨汾市堯都區堯廟鎮下靳村村民馮貴保。堯都這方聖土的靈氣傳給了這位農民,他把堯都泥塑演繹得出神入化。

  一個夏陽炙人的中午,在馮貴保的農家小院,這位年已花甲的民間藝人接受了筆者的采訪。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馮貴保初中畢業後回鄉務農。憑著天資聰慧,他一邊務農一邊自學雕塑設計,苦心孤詣,幾十年如一日,方有了如今的一系列泥塑珍品。

  馮貴保的出生地下靳村緊靠汾河,他家的老屋就在汾河岸邊。他是枕著汾河的濤聲,團著汾河灘裡的泥巴長大的,他對汾河,尤其是汾河灘裡的膠泥層情有獨鍾。

  像許多農家孩子一樣,童年的小貴保特別喜愛玩泥巴,用馮貴保的話來說叫「耍泥」。小時候的貴保耍泥就耍得很有水平,一般孩子捏出的泥人,只是有胳膊有腿,有鼻眼,像個人而已,而貴保捏出來的泥人,不僅形似,還神似。他捏出的泥人個個都像活的。他的一位童年夥伴給筆者講:小時候貴保捏出來的泥人,立是立,坐是坐,笑有笑模樣,哭有哭模樣。雖然已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當年的小夥伴如今的老伙計回憶起童年時代貴保捏的「小淘氣撒尿」仍然是笑得合不攏嘴。另一位老伙計說:「小時候,貴保捏的小貓、小狗惟妙惟肖,常常逗得我們拿著他捏的小狗汪汪地叫」。

  走進他家屋裡,筆者看到了馮貴保的一系列泥塑作品。迎面而來的是「金陵十二釵」,雍容華貴的薛寶釵,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外柔內剛的王熙鳳……一個個都栩栩如生。

  更為迷人的是「兩個老戲迷」的泥塑,一翁一嫗,那老頭戲迷,光著膀子,肯定是被戲中的哪個情節迷住了,因為年齡大了,耳朵不好使,所以他伸長脖子向前探著身子,臉上那全神貫注、如醉如癡的神態引得人浮想聯翩,那究竟是一出多麼精彩的大戲呢?再看那位老嫗,肯定是老眼昏花了,要不,她怎麼要右手用蒲扇遮住陽光,左手拄著龍頭拐仗,身子盡量向前傾著,似乎要走上舞台去看個明白。

  而稱得上是馮貴保代表作的是他的泥塑群雕《鼓韻》。該作品如今展覽在堯廟廣運殿的堯帝故宮裡。馮貴保家裡還保存著一組《鼓韻》的原創,讓我們欣賞欣賞吧。

  「鼓韻」的舞者如癡如醉,騎在父親頭上的兒子在興致勃勃地觀鼓,跟著奶奶的小孫子占領了有利地勢,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還有一個小女孩踩在兩個男孩的肩頭貪婪地看著,大概底下的男孩嫌小女孩看得時間太長,臉上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談起《鼓韻》的創作過程,馮貴保抑制不住地激動。他說:「那是2000年的元宵節,我去堯廟趕廟會,廟會上人山人海,震天撼地的威風鑼鼓聲,聲聲敲在我的心坎上,真格是如雷貫耳。我看到有因怕兒子看不到威風鑼鼓場面的父親把兒子頂在肩頭的,有老奶奶把孫兒舉過頭頂擁入觀鼓人群的,但一個小女孩踩在兩個男孩肩上觀看的情景更使我動情,我把這個情景深深地記在了心裡。回到家裡,我在心裡構思著如何把這個激動人心的場面用泥塑再現出來。因是春寒料峭,為了不使泥巴凍結,我特地在和泥時加了點鹽,就開始動手創作,塑了一個不滿意,打碎了重來,又塑出一個感到還不滿意,再打碎了重來,直至自己滿意。我深信,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要先感動自己,感動不了自己怎麼去感動別人呢?」

  馮貴保泥塑作品表現出的美,不帶絲毫的矯揉造作,美得那樣從容。一位藝術家品賞後說:「美在傳神窗美得讓人總想驚呼。」

  談到今後的創作計劃,馮貴保躊躇滿志地說:「我要在三年內完成50組帝堯根祖文化傳統故事、150組成語故事、25組古典四大名著人物、25組民間神話故事。要趕在2008年前完成這些作品,向北京奧運會獻上一份厚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