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玉器雕刻概述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製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製作可能已發展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的遺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

  中國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最後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七千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係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古代制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玉料分開;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琢,是用鑽、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鑽孔;磨,是最後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制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現今的玉雕技法,大體還是採用切、磋、琢、磨四種方法。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碾琢。

  琢玉工藝過程有:

  相玉——從一塊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進行「相玉」設計。「相」即是「看」,看後琢磨思考,以判斷玉石的內在質量,和外形的優劣,而後立意確定做什麼題材的作品。

  劃活——就是根據所構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筆墨線條,把它形象地劃(畫)出來。「劃活」,在琢玉工藝中是關鍵的一環。

  琢磨——就是指玉器的具體製作。製作玉器行話稱「琢磨」。因為玉石異常堅硬,必須用鐵製圓盤--鉈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為介質,經過鍘、鏨、沖、壓、勾、順等工藝,一點一滴琢磨而成。它與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別。玉石琢磨,是一種十分謹嚴的技藝,高手琢磨的玉件,能達到「小中見大」、「以輕顯重」的藝術效果。

  碾磨——也叫「光亮」、「拋光」。是用紫膠、木、葫蘆、牛皮及銅製的鉈子,將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並通過應用氧化鉻等一些化學粉劑原料作介質,使玉件顯露出玉材光潔、溫潤和晶瑩的本質。

  雙鉤碾法——漢代琢玉著名技法。在記載玉的文獻中,說它的刻紋細如游絲,像頭髮,宛轉流動,沒有一點滯跡。和出土的漢代精美玉器相引證,古文獻上的這些說法是可靠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