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紅木的認知

研究紅木傢俱遠比研究紫檀黃花梨傢俱要複雜得多。首先是木種來源多,用量大,使用時間長;其次是做工手法多樣,產地遍及全國;再者有關紅木傢俱的誤傳頗多,極易混淆思維。我們要準確地認識紅木,必須將它的各種特徵與要素綜合起來,剝繭抽絲理出規律。要注意紅木與紫檀、黃花梨的聯繫與區別,有了直觀的對照物,就會更快地掌握辨識紅木的方法。

    紅木是一個籠統的稱呼,被叫做“紅木”的木材在植物學上屬豆科,顏色暗紅,木料剖開後有酸味,較刺鼻。所以,紅木在南方又被稱為酸枝,這與北方的稱謂大相徑庭。北方人注重外在的美觀,南方人則強調內在的品格。

    紅木體重適中,較黃花梨木、雞翅木重,較紫檀木又輕。紅木紋理變幻多樣,有紋理近黃花梨而不易區分者,又有色澤近紫檀以假亂真者。因這紫檀與黃花梨歷來比紅木貴重,所以往往使人先入為主,導致判斷失誤。

    不管外形有多麼相似,紅木傢俱都不可能與紫檀和黃花梨傢俱完全一樣。首先是式樣,紅木作為紫檀與黃花梨木的替代品出現,它完全可以做成與那兩種木材相同式樣的傢俱,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看到多少紅木傢俱能達到一模一樣的效果。紅木與紫檀、黃花梨木性的差異,決定了紅木傢俱很難符合紫檀、黃花梨傢俱的精髓。

    紅木的硬度比黃花梨木高些,但韌性較差,性脆,怕撞擊,雕刻時易崩茬兒,不適宜過於精雕細刻。故老紅木傢俱時有榫頭斷裂的。在雕刻時,粗獷圓潤尚可,過於精細就會發生崩茬兒斷裂,而且很難打磨細膩,與紫檀的精細雕工有天壤之別。古代工匠深知紅木這一特徵,不做或少做精細雕工。凡雕工則以圓潤為主,揚長避短。在傳世的清代紅木傢俱中,偶爾會見到帶有細緻入微的雕刻,那麼這類傢俱的地位與身價自然高出一截。

    紅木不如紫檀黃花梨木性穩定,性(內應力)大,遇幹濕冷熱立刻變形,或收縮,或膨脹,幅度大約在1%。氣候變化對其影響極大,有時令人不可思議。紅木在製作前如沒有進行乾燥,用不了多久,就會開裂,其後果不能想像。木性大決定了紅木在製作中的局限性,比如幾乎沒有人用紅木來做圓形筆筒,原因是無論乾燥與否,歷經一冬一夏,它准會開裂變形。瞭解紅木的這些特性,我們就可以從紛亂的現象中找出端倪,從而進行判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