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歷代佛教造像特點淺析

東漢:多以陶、石為材質,佛像身著袈裟,頭頂有肉髻,圓光,手多施說法印。

    東晉十六國:出現了漢化傾向和戴逵這樣的雕塑家。

    北朝:造型龐大,氣勢古樸、粗獷,面相軀體肥胖,神態莊重含蓄。

    南朝:體形較瘦、氣質幽雅俊秀。

    唐:面相豐滿圓潤,軀體渾厚,肌肉結實有張力,神情莊重大方,衣著繁複、雍容華貴。

    五代:基本上沿襲了唐代風格,略有些清秀。

    宋:以寫實為主,面相或方或圓不盡一致,頭頂肉髻,正面習慣嵌一髻珠,出現了內著V字領的僧衣,袈裟樣式也是宋代僧人著服。

    遼:融合了民族特點,面部豐圓,肉髻平緩,袒胸,下著長裙,裝飾簡潔。

    元:崇尚藏傳佛教,頭頂部平緩,肉髻較高,額寬且平,身軀四肢較粗寬,氣勢渾厚。

    明清(藏傳佛像):直接以西藏佛像為範,風格清晰,浮雕珠寶,注重神情刻畫,面部略有漢人特徵。

    清(漢傳佛像):頰豐頤滿,眉細彎,鼻高直,肩寬腰束,衣服極具質感。


佛像收藏,除了要瞭解各時期佛像特徵外,還要對一些重要佛像的由來和特徵有所瞭解。

    迦葉佛:傳說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其塑像往往騎一獅子。

    藥師佛:亦稱“大醫王佛”。發願拔除眾生一切痛苦,在寺院中其像常與釋迦、彌陀二佛並坐,稱為三尊。

    阿彌陀佛:密教稱為甘露王。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

    觀世音:西方三聖之一,化身很多,常見的有白衣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四臂觀音、騎獅觀音等。

   文殊師利:即文殊菩薩,塑像多騎獅子,頂結五髻,手持寶劍。

    普賢:又稱“彳扁吉”,四大菩薩之一,其形象多騎白象。

    大威德怖畏金剛:又稱威羅瓦,藏傳佛教密宗五大金剛之一。

    金剛土垂薩:又稱金剛手,為藏傳佛教密宗百部本尊之共主。

   度母:藏語為“卓瑪”,亦稱救度母,藏傳佛教密宗依救度八難而成的一類本尊佛母。

    大黑天:藏語為“瑪哈噶拉”,為大日如來因降魔伏惡所示忿怒之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