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玉文化中的四種現象

前些時,與幾位上了年紀的琢玉工匠聊起了玉文化,談及當前玉文化中的種種「化」,感覺其中頗有些新意,現整理出來,供關心玉文化者參考。

    一曰「神秘化」。玉的神秘是古已有之的。遠古人類即有石崇拜,認為石是神靈之物,尤其是作為石之美者的「玉」,其「硬、美、潤」一直為人稱頌。利用玉本身固有的許多特點,人為地為它罩上種種光環,把玉奉為萬物主宰、天地之精……從古至今有關玉的說法日益神奇,充滿了濃郁的神奇、隱秘色彩。正是由於其神秘,才更加誘人探尋,引人遐思,成為博大精深的文化現象。凡此種種,都為玉文化增添了無限樂趣,眾多的人把玉與文化相勾兌,寄托其精神情感,這也許正是玉文化的神奇之所在。玉文化就在這神秘中存在發展。

    二曰「庸俗化」。在埋頭於玉文化的研究中,不乏極為有益的成果,遺憾的是,近年喧鬧聲中摻進了一些不那麼和諧的音符,玉堂裡混入了一些市井之徒。比如用玉片連綴成枕,標榜能醫治各種疾病;把水晶握在手中,立即能渾身舒暢通絡導氣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說古人由於科技不發達,對於玉的種種解釋和運用,還有著些許社會進化的積極意義的話,那麼對於在如今的信息科技時代,還生出這種種誤說,無疑是招搖過市,庸俗蒙事。研究玉文化是嚴肅的科學,千萬莫將其導入庸俗化的誤區。

    三曰「虛無化」。玉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有著與中華民族文明共起始的優良傳統,在世界文化寶庫中載有重要的篇章。在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的玉文化研究中,有人貶低她的價值,以至全盤否認「石器時代」的存在。事實上,關注玉文化,決不應僅僅從經濟價值出發,而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研究探討。

    四曰「追潮化」。在玉文化研究中,有附庸風雅者,有追隨大流者,更有鑽營圖利者。在玉器市場上,充斥著越來越多的「假」東西,這種假,不是以次充好、以今充古,而是用樹脂混合粉調顏色模壓出翡翠樣的玉墜、手鐲,用料石充玉戒面,把瑪瑙打眼掏膛後注進水當水膽等。在玉器火燥的當今,不出現假冒偽劣品是不可能的,但假沒什麼可怕,從來是真金不怕火煉,市場上假貨越多,就越能襯托出真物的珍貴,更何況人們可以在辨別真假中增長知識,學會去偽存真。

    「試玉要燒三日滿,識人須待十年期」。值得注意的往往是一些腰中別塊假翡翠、假充玉專家的所謂「寶玉石鑒定大師」,利用某些特殊的條件,到處為人蓋章收費,其意欲何?我們還是小心慎重為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