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古端硯實用收藏兩相宜

「開平碉樓」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很多讀者來信向本專欄推薦:「肇慶的硯台也應該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提出了一系列有關端硯的收藏問題。筆者本來對端硯瞭解不深,經讀者問詢後,查閱了大量資料,也請教了相關專家,終於對硯台有些許認識。端硯申遺能否成功,筆者不敢妄下結論。不過目前確有文化界人士提出,肇慶端硯歷史悠久,申遺應該有希望,但必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

    硯台,是我國傳統的書寫所用的器具之一,同時又是將詩詞、書法、繪畫以及雕刻等藝術結合於一體的藝術品,具有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是文人墨客歷來鍾愛的「文房四寶」之一。

    我國古硯材多種多樣。其中,端硯被歷代公認為"四大名硯"之首。端硯因產自廣東端州(今肇慶)而得名,唐代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端州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出現了依靠采硯石、製作端硯為生的勞動者,端硯自此開始開採製作,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而長盛不衰。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收藏者對端硯藝術價值的認可,使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進一步得到認可。近年來,隨著端硯文化節的舉辦,端硯市場不斷升溫,"文房四寶"界、收藏界、藝術界以及更多的愛好者越來越重視端硯,對端硯的工藝價值愈加青睞,使端硯的收藏與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如1993年4月在香港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代長方帶眼松樹端硯(長34.1厘米)就被人以36.8萬港元高價買走。明朝的金家刻銘端硯和海水紋端硯,曾拍出22萬和10.58萬港元的高價,清代麒麟型端硯則以15.5萬元成交。近年來,端硯拍賣價格持續上升,如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硯賣出98萬元;在端硯文化節時,一方"中華九龍寶硯"則以200萬元天價成交。

    端硯之所以名貴,其一是因為材質優良。其坑種有老坑(也稱水巖)、坑仔巖、麻子坑、宋坑等幾十種之多。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淨、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還具有呵氣可研墨,磨墨細無聲,貯水不損耗,發墨不傷毫,冬天不結冰的特點。唐劉禹錫《唐秀才贈端州紫石硯以詩答之》詩贊曰:「端州石硯人間重。」在文人墨客眼裡,端硯被視為珍寶。蘇東坡云:「我生無田食破硯。」所謂「墨硯精良,人生一樂」,說明人們對硯台的重視和珍愛。除了「終身以俱」以外,還把名硯作為珍藏和傳世之作。

    其二是石品花紋豐富多姿。端石具有獨特、豐富的石品,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唐代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貴石品「青花」。端硯的珍罕石品大都集中於老坑、坑仔巖、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端石石品花紋的豐富,可謂「文斑絢麗、玉德金聲」。

    其三是雕刻工藝精湛。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制硯技術是我國民族雕刻中的一種獨特形式。硯的造型,體現著雕刻、繪畫、書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養。既要隨石賦形,因材施藝,又要兼顧實用,依據研磨和貯墨的需要進行設計。由於雕刻工藝的精湛,加上絢麗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硯奇巧而有靈氣。李賀詩曰:「端州硯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至於硯石的某種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會施以繁美華麗的雕飾或獨特造型,取得掩瑕為瑜的效果,使古人視為石疵的硯石變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石品,反而增值。

    古端硯作為文物古董,亦遵循著歷史年代長短與經濟價值大小成正比的古玩市場一般性價值規律,古端硯價值很高,但現在一擲千金而求一硯的買家畢竟少數,對於大多數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說,那些目前價格不太高、製作精良的現代端硯會成為首選。只要認真從石質石材、石品花紋和雕刻工藝方面研究,擇優購入,必將獲得較大的升值空間。一句話,隨著端硯市場的不斷升溫,對於收藏者來說,投資近年來端硯的精美之作,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