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古陶瓷的年輪

北京華夏物證古陶瓷鑒定技術研究所採用現代量子物理學檢測技術,通過測定古陶瓷釉的老化程度來鑒定古陶瓷的真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在世界上首創了一種鑒定古陶瓷的方法。它不僅快速、準確、簡便、高效,而且對被測文物不會造成損傷,準確率極高,這就是"老化鑒定法"。

已有研究告訴我們,經高溫熔融形成的釉子,是一種玻璃態均質體。其內部結構是無序的,在自然環境中,呈亞穩定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內部結構會不斷自動地進行調整,由無序的亞穩定狀態逐步向有序化穩定狀態轉變,形成微細晶體,這就是釉子的"脫玻璃化"現象,簡稱"老化"。正是由於釉子存在這種自然"老化"現象,致使其內部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變化,表現形式就是其透光性逐漸降低,對光線散射性不斷增強。因此古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新品柔和、溫潤,年代越久,這種反差越大。有些品種的古陶瓷,這種"老化"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甚至造成釉面出現不同形態的微裂紋。這種微裂紋有的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到,有的則要借助現代科學儀器才能發現。過去人們把古陶瓷釉面上裂紋的原因,都歸結在陶瓷燒結冷卻過程中胎、釉收縮比例不一致這一點上,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

釉子的"老化"現象,是陶瓷器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不斷發生的一種特有的變化。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因此我們也把它形象地稱作陶瓷器的"年輪"特徵。古陶瓷的"老化"與當前人們所說的"自然舊貌"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發生在釉子內部,是物質自身內部結構調整的結果,較少受外界物質環境的影響。後者則主要是外部物質對陶瓷釉面侵蝕的結果。受客觀條件制約,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為的。這就是古陶瓷"老化"鑒定的理論基礎。

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陶瓷釉的老化程度與年齡之間呈一定的函數關係,在最初的150年裡老化速度較快,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老化速度逐漸放慢。以景德鎮青花瓷釉為例:新仿品(包括經過各種作舊處理後的瓷器)的老化係數在0.06至0.10之間,絕大多數為0.08;清代末期至民國的產品,老化係數在0.18至0.12之間;明代末期到清代中期的產品,老化係數在0.26至0.20之間;元代產品的老化係數在0.24至0.28之間。如果以橫坐標表示年代,以縱坐標表示老化係數,按瓷器的不同生產年代及其釉子的脫玻係數來作圖,便可以獲得釉子老化係數與其生產年代的相關曲線。

通過測定釉子的老化係數來判定古陶瓷真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科學鑒定方法,它的準確率極高。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曾試圖採用人工方法改變仿品的老化係數,比如向釉內添加催化劑;改變燒面曲線;進行退火處理等,但均未獲得成功。也就是說,人們至今尚未找到改變釉子老化係數的人工方法。儘管通過人工處理後有些仿品的釉面與真品十分相似,用肉眼很難區別,但是從老化測試的譜圖上看,它們卻相去甚遠。由此可知老化鑒定法具有較強的抗人為干擾能力。

古陶瓷"老化"鑒定技術與傳統經驗式鑒定方法比較,它的最大優點是彌補了傳統鑒定方法上人為主觀因素較多的不足,減少了對經驗的依賴,使古陶瓷鑒定技術走向數字化。人們要掌握傳統鑒定方法,必須經過少則十幾年,多則幾十年的學習和實踐。然而學習古陶瓷"年輪"鑒定技術,只要經過短期培訓就能上機操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