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紅山文化玉豬龍

在今年翰海秋拍玉器專場上,一件有5000年文化史的玉豬龍,以264萬元成交。什麼是紅山文化呢?為什麼怎麼值錢呢?

紅山文化玉器誕生於新石器晚期。它們淺埋於遼河流域、內蒙古東南部和河北北部。5000年間,征伐劫掠、民族遷移、改朝換代的滾滾紅塵,無數次掠過這片土地,奇異的是,所有的人對眼皮底下的紅山遺址,視而不見。1935年日本東亞考古學會的濱田、水野在紅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紅山位於內蒙古赤峰東北郊,山體為暗紅色花崗岩,赤峰也由此得名。50年代,考古學家尹達編寫《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認為紅山遺址是中原彩陶文化與北方細石文化在長城一線相遇,產生的一種「混合文化」,尹將其定名為「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的玉器,30年代已見著錄。遺憾的是,當時公私收藏者都將其年代定為商周,或疑夏朝。1984年在牛梁河出土了一對玉雕豬龍,這是第一次經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的,一大一小,擺放在死者胸前。這對玉豬龍使大量出土和流散民間的紅山玉器的年代認定,一槌定音。

在此之前,人們不瞭解玉豬龍的用途,佩飾?圖騰?族徽?眾說不一。牛梁河遺址發掘中,發現了女神廟、祭壇和女神塑像,其佈局和無人居住的痕跡,顯示出這裡是「神居之所」。考古學家進而推斷積石塚下掩埋的遺骨,是神的使者——祭司的遺骨。經過反覆考證,專家認定擺放在祭司胸前或握在手中的玉豬龍、玉龜,是祭司舉行祭祀時,用來與神溝通的道具,也就是所謂的「神器」。

牛梁河出土的玉豬龍,在遼寧、內蒙古等地出土有20餘件,造型、工藝手法基本一致。在一個分佈廣闊的區域內,玉禮器的高度規範化,表明部落文化和觀念受到嚴格規則的制約,由此說明,這片土地曾存在過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信奉共同的神靈。

考古學家認為,豬首蛇身的豬龍,是豬與蛇形象的融合。它體肥、蜷曲成C形,像一個人的耳朵。有的嘴與尾相連,有的嘴尾斷開,與玉玦的造型相似,因此,民國時有人稱「獸形玦」。有人說,首尾相連的玉豬龍脫胎於玉環,最初它們邊緣是鋒銳的,用來刮獸毛,後來像石斧一樣演變成一種祭神禮器。然而,當人們站在牛梁河的遺址上,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站在牛梁河遺址上,向南眺望,可以看見約10公里的遠處有一座似豬首又似熊首的山,當地人稱「豬首山」。女神廟、祭台、埋有玉豬龍的積石塚、豬首山,由北向南連成一條線。這一佈局說明,建廟時祭司們有意設計成彼此呼應,借助自然形態,增加祭神的氛圍。

雖然,我們不能肯定玉豬龍的造型脫胎於豬首山,可是二者的逼肖,必然存在一定的關聯。

豬龍既是通神之器,本身又是一個新神。東山嘴出土龍首玉璜、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玉龍以及《古玉精英》一書中收錄的玉龍,造型趨於類型化,對稱、靜態,顯見是摹擬幻想中的神靈。

有人曾將玉豬龍的制玉理念,與漢代隨葬的「握豬」歸為一類,即「以豬為財產」。眾所周知,長城以北的遼河流域和內蒙古草原,是一個宜農宜牧的交錯地帶。從發掘的彩陶、窯址來看,紅山文化地區的先民,不再是一個為追趕獵物而冒險的民族,他們已熟練地掌握了種植物養殖業。毫無疑問,紅山文化時期「以豬為財產」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然而,這是一個世俗的觀點。從宗教角度看,女神和龍的雙重崇拜,表明正處於母系社會轉入父系社會的初期。出土的女神塑像,逼肖真實的人。那些誇大的、象徵大地之母,象徵豐收、繁殖的女人的特性,已經被修正,說明宗教信仰從自然中掙脫,進入到對先祖和神靈的崇拜。

與玉豬龍一同出土勾雲形玉器,實際上饕餮紋的祖形。龍、豬龍、勾雲形器是祭司的幻想傑作,這些超紀間的神秘動物形象,表示出進入父系社會後,初生階級對自身的統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

有美學家認為,紅山玉龍、豬龍那雄健的線條、飛揚的長鬣、深沉凸起的睛目,體現了一種無限的、原始的「獰厲之美」,是人類走入文明所必經的血與火年代的產物,是人類用動物般的手段,進行著一場場「血流漂杵」的歷史真相。

有權威人士將紅山玉龍與黃帝聯繫在一起,認為「黃帝時代的活動中心,只有紅山文化時空框架,可以與之相應。」古史記載的五帝時代,距今約4500年至5000年,大致與紅山文化後期相當。傳說黃帝「遷徙往來無常處」,有著北方民族遊牧和漁獵的習俗。黃帝時代是「龍戰於野」的「以玉為兵」的時代。黃帝戰蚩尤於涿鹿之野,地點在紅山文化與仰韶的交匯處——桑干河上游和遼河相鄰的地帶。

有人說,豬龍的豬首和豬首山的豬首,實際上更酷似「熊首」。黃帝號「有熊氏」,與「熊首山」、「玉熊龍」暗契。

無論哪一種說法,更接近事實,有一點是無疑的:龍的形象,由紅山的玉龍、豬龍(熊龍)而定型、成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