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藏地手工:石器

西藏的石雕藝術是因為西藏的宗教而產生的,源遠流長,分佈甚廣。從遠古巨石崇拜的遺存,至散佚於大山大野之間的瑪尼石,比比皆是。以往國內外對西藏雕刻藝術的評介,往往偏重於寺院與貴族所藏的金銅作品,而忽視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石刻藝術,致使這異常豐厚的
  
西藏的石雕藝術是因為西藏的宗教而產生的,源遠流長,分佈甚廣。從遠古巨石崇拜的遺存,至散佚於大山大野之間的瑪尼石,比比皆是。以往國內外對西藏雕刻藝術的評介,往往偏重於寺院與貴族所藏的金銅作品,而忽視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石刻藝術,致使這異常豐厚的藝術瑰寶,鮮為人知。

藏族無論男女,都離不開佩戴飾品,這些飾品如天珠、珊瑚、綠松石、蜜蠟等,都是西藏石器手工的精華。

1、石刻

在西藏的民間雕刻藝術中,若論數量之多、分佈之廣的,首推瑪尼石刻。在西藏,凡是能到之處,無不有瑪尼堆存在。瑪尼堆是構成西藏高原宗教氛圍的重要環節。瑪尼堆也稱「十萬經石」堆,是人為的神聖所在。據雕刻匠說,這些石頭上的經文是應死者親屬的要求而刻的。一般說來,刻《度母經》的比較多。雖然扁幅不長,但通常要刻大大小小幾十塊石頭呢!更多的只刻六字真言就行了。除了刻在石板上的瑪尼石刻,也有刻在岩石上的摩崖石刻。

西藏各地的瑪尼石刻因各自需求、趣味和材質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趨向。西部阿里的鵝卵石瑪尼古刻古典高雅;前、後藏腹心地帶瑪尼石刻較少圖案但尚存少量珍品。只有在藏東,充滿宗教感的紅山脈紅土地上,高聳的瑪尼石堆歷經千年風雨,在寺旁、鄉間顛連成片。歲月在這些紅褐色的苔蘚,顯出古舊的年代感。線刻紋路也風化得模糊,但掩飾不住令驚歎的藝術魅力。各類神祇的造型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渾圓的土紅卵石無邊無際地密密麻麻地刻滿了生動的藏文,充滿了宇宙感。這些石頭上的生命兀自靜默,構成一個超越時空的高渺而永恆的境界。

9111這位藏民買了一塊刻有動物豬的石板,原因是他曾經殺過一隻豬,而這塊石板上刻有懺悔的經文,他要把石板放在寺院附近瑪尼石堆上以求懺悔。

2、「擦擦」(tsha--tsha)

「擦擦」(一詞源於梵文的sa-chaya, 意思是「真相」或「複製」)是一種用凹形金屬模具塑造的一種小泥塔或小泥像。

將泥土和好後放入各種模具內,填滿,去掉多餘的泥,抹平,在平板上下扣,曬乾後放在寺院周圍,祭祀山神處,煨桑台等聖地。有的在泥土裡摻進金、銀、綠松石、瑪瑙、珍珠、珊瑚等寶石的粉末以示貴重,還有將活佛火化後的骨灰與泥土一起混合製成擦擦,多作為聖物給佛塔、佛像裝藏。民間也有習慣當家人去世後,將其骨灰和泥做成擦擦放到各個神聖的地方。

3、玉石碗

提起玉石碗,人們便想起日咯則仁布縣來。仁布縣境內玉石蘊藏豐富,且色澤多樣,有綠色、綠白色的。豐富的玉石礦藏使仁布成了玉石碗的故鄉。

仁布的玉石碗經過粗打、細磨和雕刻等工序,可以製成各式透明、美觀、耐用、風格獨特的碗。加上在碗外壁刻上各種花紋,便成為貴重物品了。

玉石碗是一種工藝品,除了實用外,更有觀賞價值。此外,仁布縣還用玉石生產酒壺、灑杯、鼻煙盒、糌粑盒等十多種小巧的用品。仁布的玉石碗,深受農牧民歡迎。但目前還沒在周邊各省和外貿打開市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