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北朝的瓷器

北朝的瓷業,由於長期戰亂,導致發展遲緩,失去之前那種蓬勃朝氣,但南方的青瓷、白瓷、黑瓷由於深受民眾歡迎,流傳廣泛。也逐漸傳入北朝。

  北朝青瓷的生產大約始於北巍晚期,主要產地為河北和山東地區。山東淄博塞裏窯出土的青瓷胎質粗糙,釉面厚薄不勻,釉色青黃不一,胎釉結合疏鬆,容易剝落,可知其製作尚未成熟。河北各地發現的北朝青瓷,在工藝上比山東要先進許多,火候頗高,釉色勻亮,薄而透明,風格渾厚質樸,器形以日用器皿為主,製作規整,大方耐用。

  北朝白瓷比北方青瓷出現稍晚,明顯帶有青瓷的特徵,釉色乳濁帶有淡青色,可知其釉料中含鐵量仍偏高。其胎釉的白度,燒成硬度與吸水率均處於較低水準,與現代白瓷相去甚遠。器形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長頸瓶等。

  北朝黑瓷的出現比南方黑瓷要晚一百多年左右,至北齊時期才燒造出比較成熟的黑瓷。胎質堅硬細薄,製作規整,釉層較厚,色澤漆黑。勻淨光亮,最難得的是器形獨特,流行寬肩、反弧形收縮、深腹、闊口、無頸、平底,線條挺拔,極具異族情調。



雞首龍柄瓷壺

    北齊,高48.2釐米,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此壺胎質較為粗厚,灰白色,施青釉,釉面光亮潤澤閃青黃色。盤口,微撇,高頸,中部稍束,頸中飾四道凸弦紋。流為雞首,肩後為龍形長柄,龍嘴銜壺口,肩上有對稱系兩對,鼓腹折腰,縮收平底微向外撇。器身紋飾以對稱的蓮瓣紋為主,造型秀美,頗具此一時期由北朝向隋過渡的特色。



青瓷仰覆蓮花尊

      北朝,通高63.3釐米,口徑19.4釐米,1948年河北省景縣北朝封氏墓群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此尊胎質灰白細密,遍體施青灰釉,色澤光潤晶瑩。敞口長頸溜肩,深腹,足徑部上斂下侈,平底。頸部飾三道凸弦紋和雙龍戲珠團花圖案,肩部有六個直系,貼覆蓮兩層,腹部貼菩提垂葉一層,覆蓮,仰蓮各一層,足徑部飾覆蓮兩層。紋飾華美繁縟,器型豐滿盈潤,為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返回列表